不論哪種肝癌破裂,最常見症狀就是突然出現劇烈的腹脹、腹痛。肝癌破裂若及早發現可降低死亡率,但後續容易產生併發症,導致預後不好。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梁嘉德,曾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指出,肝癌屬於血管比較豐富的腫瘤,若有腫瘤血管破裂出血,就稱為肝癌破裂。
肝癌破裂分為兩種型態:
- 腫瘤內出血:
長在肝臟裡面的肝癌出現自發性血管破裂,導致腫瘤內形成血塊,擠壓之下使得肝臟內的腫瘤突然變大,容易造成腫瘤區域疼痛。這種內出血因為外面還有肝臟組織的包覆,腫瘤裡面空間形成壓力,比較有機會自行止血。
- 往肝外破裂出血:
常發生於接近肝臟表面的肝癌。由於腫瘤沒有正常肝臟組織包覆,臨床上這類患者出現肝癌破裂的風險更高。牙周病治療方式而且一旦破裂,血液會往外流到腹腔,而腹腔的空間比較大,導致患者可能持續出血。這種往外破裂的型態,預後通常比較不好,除了大出血可能導致患者血壓下降、休克,流到腹腔的血液可能刺激腹膜發炎、造成感染,或是腫瘤牙周病治療方式藉由出血散佈到腹膜或轉移到腹腔其他位置。
理學與影像檢查幫助確診
對患者來說,不論哪種肝癌破裂,症狀就是突然出現劇烈的腹脹腹痛,醫師會根據理學檢查疼痛的區域以及透過影像檢查,判斷是哪種型態的肝癌破裂。比如腫瘤內出血是腫瘤脹大起來引起疼痛,腹部壓迫感與疼痛感通常比較侷限在肝臟(或腫瘤)的位置。若腫瘤破裂造成內出血,除了腫瘤區域疼痛外,常會合併腹脹或腹膜疼痛。
最即時的影像檢查是利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看腫瘤內有牙周病治療無腫瘤壞死與血液蓄積,或是腹腔內有沒有新發現的腹水,來判斷是不是肝癌破裂。有時透過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就可以發現腫瘤破裂出血點。
牙周病治療療程會先著重在抑制牙周組織的破壞、病變,透過專業醫師團隊,協助您減少、清除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細菌,其中包含:洗牙、刮除牙結石、牙根表面整平等療程,並教導您正確的牙齒清潔步驟,養成良好習慣,方能控制牙菌斑。牙周病號稱牙齒的「慢性殺手」!若長期沒有好好清潔、保養牙齒,牙菌斑會鈣化形成牙結石,日積月累下,牙結石會造成牙齦紅腫、萎縮,嚴重則導致牙齒鬆動脫落。在進行牙周病治療前,會先替您做一次完整的口腔檢查,確認牙周病的情形與口腔健康狀況,再依照輕重進行相對應的治療。
但同時需注意的是,因為多數肝癌患者本身也有肝硬化,當肝硬化較嚴重時就可能會有腹水存在。因此,若懷疑有腫瘤破裂出血,必須進一步進行穿刺檢查,抽出腹水來確認是否有出血。
增加腹壓的動作易致破裂
肝癌除了腫瘤本身大小,以及位置(如肝臟表面)因素容易造成破裂出血外,病患本身的因素也可能導致破裂出血。比如患者用力咳嗽、上廁所時過度用力、受碰撞、提重物或有時只是從床上起身,這些增加腹壓的動作都可能造成肝癌破裂,而這些因素都是平常肝癌病患需要注意避免的。當肝癌患者因突發的腹脹腹痛來就醫,問診時會詢問這種疼痛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通常都和上述情形密切相關。肝癌破裂可藉由注意這些日常行為來預防減少,包括患者避免碰撞、避免提重物,有時也會對腫瘤較大或是腫瘤長在肝臟表面的患者,事先給止咳或軟便藥,降低因為咳嗽或上廁所時過度用力,造成腫瘤破裂出血以及靜脈曲張出血。
產生併發症導致預後不好
肝癌破裂若能及早發現處置可降低死亡率。但這類患者容易產生併發症,導致預後不好。有三個原因:(一)出血會導致患者血壓降低、甚至休克,且器官組織由於血液灌流減少,血流量不足導致肝臟功能或腎臟功能受損,嚴重者可能器官衰竭死亡;(二)血液流到腹腔內,可能刺激腹膜造成疼痛或進一步產生感染腹膜炎;(三)若腫瘤是往外破裂,癌細胞可能隨血液擴散到腹腔內造成轉移。肝癌破裂出血,臨床上必須做密切觀察並給予足夠的輸血以及輸液補充等支持性治療。部分肝癌破裂出血會自行止血,若出血持續,甚至造成低血壓休克,則需要進行血管栓塞治療或是手術來止血。但侵襲性的血管栓塞以及手術,仍有相當高的風險性。雖然出血的血管栓塞住,正常的肝組織也會因為栓塞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緊急手術進行止血與腫瘤切除,也會增加手術併發症的可能性。
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膜所引起的。如果口腔衛生欠佳,牙菌膜就會長期積聚在牙齦邊緣。牙菌膜裏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例如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引致牙周病。如果牙菌膜積聚,牙齦邊緣會出現發炎徵狀,造成輕微牙周病(即牙齦炎)。若身體抵抗力下降,身體組織癒合能力欠佳,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就會遭受破壞,情況就會惡化,形成嚴重牙周病(即牙周炎)。牙齦炎〈輕微牙周病〉如果牙齒沒給徹底清潔,牙齦邊緣及牙齒鄰面就長期積聚牙菌膜。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齦,引致牙齦發炎。牙菌膜亦會被唾液(口水)鈣化,形成牙石。由於牙石的表面十分粗糙,因此導致更多牙菌膜積聚,使牙齦持續發炎,甚至有機會惡化成嚴重的牙周病。牙周炎〈嚴重牙周病〉如果仍然沒做好口腔護理,發炎的情況會持續,導致原本緊附於牙根表面的牙齦與牙根分離,形成一個空間,稱為「牙周袋」。這空間更易讓食物殘渣、牙菌膜和牙石堆積,使牙周組織持續受破壞,引致牙周炎。牙齦邊緣可能有膿液滲出,甚至長出牙瘡,牙齦和牙槽骨亦會慢慢萎縮,以致部分牙根外露,增加患牙根蛀壞的機會。如果牙周炎繼續惡化,牙周組織包括牙齦和牙槽骨會受到嚴重的破壞,以致牙槽骨萎縮,牙齒因而失去支撐,變得鬆動和出現移位,最後甚至脫落。